計畫簡介 現場影像 衛星地圖 歷史文獻 綱別統計 目別統計 科別統計 調查物種 調查紀錄
記錄編號:urn:lsid:nansa.biodiv.tw:observation:3774
學名 Chelonia mydas  測站編號 2086 
科名 Cheloniidae  調查地點 海龜測站太平島西北 
個體數 1  緯度 10.37746 
覆蓋率   經度 114.36523 
體長 96 cm CCL(背甲曲線長) 經緯度誤差  50 M
生物量   深度上限 M
調查者 Tseng Cheng-Tsung 曾鉦琮 深度下限 M
調查方法   高度上限 M
鑑定者 Tseng Cheng-Tsung 曾鉦琮 高度下限 M
調查日期 2013-11-28 14:00:00     
地點描述  

計畫名稱 南沙太平島生物多樣性之調查計畫-海龜 
執行期間 2013/9/6-2014/12/31 
委託單位 內政部營建署 
執行單位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
主持人 程一駿 Cheng I-Juun
地址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 
E-Mail  
協同主持 邵廣昭、張桂祥、羅文增、林幸助、宋克義、邱郁文、陳天任、樊同雲、程一駿、彭鏡毅、張學文、許育誠 
執行方法 1. 日間產卵棲地調查 於登島第一日(11月28日)下午進行太平島全島的沙灘巡視,依據海龜產卵後的覆沙特性來判斷全島各沙灘的卵窩位置與近1個月以來的卵窩數量,並利用手持式衛星定位器( GARMIN Dakota TM 20)進行卵窩定位,待回實驗室後將所定位之卵窩位置座標標定於Google Map的太平島地圖中,並搭配Cheng於2007年利用太平島上沿岸碉堡的位置將沙灘劃分為9個區塊A~I中,由此可得知近一個月以來的太平島上之綠蠵龜產卵卵窩分布情況。 2. 夜間產卵母龜調查 於登島調查期間,每晚 8 點、11 點至沙灘上進行環島巡視,若有發現爬痕,或發現母龜正在挖洞,則進行母龜背甲直線長(straight carapace length, SCL)及曲線長(curved carapace length, CCL)之測量、海龜種類判斷,此時也在母龜左右後肢各釘入一枚鈦合金的標,並紀錄母龜發現的位置與相關的產卵行為,最後利用具有夜視功能的手持式攝影機(SONY HDR-PJ760V)紀錄產卵母龜之影像。若母龜正在產卵,則在一旁靜候,並放入投標器標定卵窩位置,靜待母龜覆沙後開始進行體長的測量與鈦合金標的釘入,之後循著投標器找到卵窩位置並挖開,隨機選取 30 枚龜卵,測量直徑、重量並計算該窩總卵數、卵窩深度等資料完畢後,將卵窩埋回;若卵窩位置距潮線過近,為避免遭颱風侵襲及高潮時巨浪影響,便將卵窩移至高處,再埋入同一深度的沙層中。若在調查途中遇到小海龜孵化的情形,則量測滯留於卵窩中之稚龜的大小及體重,於當晚或是次晚夜巡時,進行野放。 
計畫摘要 為彰顯我國在南沙群島、太平島所擁有的主權及實質的管理,以及提昇我國在海洋科學研究上的能力及水準,並呼應馬總統劃設南沙群島海域為「國際海洋和平公園」的倡議,乃至於未來有可能規劃設置國家公園、禁漁區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等海洋保護區,實有必要先將太平島及中洲礁之陸域及周遭海域的現有動物、植物相,包括其物種名錄、時空分布、及生態習性等作定性及定量之調查研究紀錄、整理分析,除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外,並建立一包含過去調查研究原始資料生態分布資料庫,供未來長期監測研究之比較。特別是目前即將動工興建的新碼頭,在施工前及施工中對生態之影響可即時地蒐集背景資料,供未來監測了解其影響及恢復之參考。此外並將彙編出版中英文對照之《南沙太平島生物多樣性》之圖集,製作約20分鐘介紹《探索南沙太平島生態》之高畫質影像,供國內外宣導使用。這些成果除可彰顯我國在南沙之主權,以及在海洋生態方面科研之水準,及我國對海洋保育方面所作之努力外,亦能提供未來政府在南沙太平島及其周遭海域之資源進行開發、管理、保育、利用,以及研究與教育宣傳等各方面的重要參考資料。 
Get XML with Darwin C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