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錄編號:urn:lsid:nansa.biodiv.tw:observation:165
學名 |
Thalassia hemprichii |
測站編號 |
1006 |
科名 |
Hydrocharitaceae |
調查地點 |
100m+, 東北方,南沙群島之太平島 |
個體數 |
|
緯度 |
10.38417 |
覆蓋率 |
|
經度 |
114.36667 |
體長 |
|
經緯度誤差 |
50 M |
生物量 |
|
深度上限 |
M |
調查者 |
Hsieh, Li-Yung 謝莉顒 |
深度下限 |
0.6 M |
調查方法 |
浮潛 |
高度上限 |
M |
鑑定者 |
Lin, Hsing-Jun 林幸助 |
高度下限 |
M |
調查日期 |
2009-06-30 08:20:00 |
|
|
地點描述 |
|
計畫名稱 |
南沙太平島國家公園可行性評估-海洋植物 |
執行期間 |
2009/6/1-2009/12/31 |
委託單位 |
內政部營建署 |
執行單位 |
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|
主持人 |
邵廣昭 、宋燕輝、林幸助 Kwang-Tsao Shao, Yann-huei Song, Hsing-Juh Lin |
地址 |
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生命科學系 |
E-Mail |
hjlin@dragon.nchu.edu.tw |
協同主持 |
林正義、林幸助、張學文、程一駿、劉小如 、劉文宏、歐陽承新、樊同雲、謝長富、宮守業 |
執行方法 |
太平島沿岸200 m內潮間帶以浮潛實地普查海草可能出現之區域,採集海草標本並固定,拍攝生態照與標本照,紀錄海草種類、棲地、草床面積與覆蓋度等資料,並以GPS定位。海草之覆蓋度的測量是以照相方式拍下30 x 30 cm樣框的海草分布情形,依據美國環境保護署(U.S.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)主導發展的海草分類系統分析(Handley et al.,2007)來估算海草覆蓋度,以百分比(%)表示。海草樣本以鏟子挖掘,採樣回來後隨即進行10%福馬林保存,海藻另外還有浸泡95%酒精之標本。固著性大型藻之採集以目視所見之優勢種為目標。 |
計畫摘要 |
2009年6月29-30日於南沙太平島進行海草實地普查,共記錄海草2科3種,分別為水韭菜(Syringodium isoetifolium)、單脈二藥草(Haludule uninervis)及泰來草(Thalassia hemprichii),其中以泰來草為優勢。北岸之泰來草密度較南岸為高,北岸100 m內泰來草的覆蓋百分比為40-55%,東南方為15%,而在100 m以外則為5-10%。南沙太平島常見固著性大型藻優勢種類共採集有11科18種,以蕨藻科(Caulerpaceae)為主,,杉葉蕨藻(Caulerpa taxifolia)、羽葉蕨藻(Caulerpa sertularioides)及齒形蕨藻3種蕨藻隨處可見。南方團扇藻(Padina australis)主要分布在北岸100 m以外,藍綠菌也是遍布的種類。 |
|